1、美国作出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反补贴产业损害终裁
2021年11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作出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认定被主张存在政府补贴行为的涉案产品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在本次裁定中,5名国际贸易委员会委员均投肯定票。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裁定,美国商务部将对进口自中国的涉案产品颁布反补贴征税令。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8427.10.8030、8427.10.8070、8427.10.8095、8427.20.8020、8427.20.8090、8427.10.8010、8427.10.8020、8427.10.8090、8427.20.8000项下产品。
2、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中国部分产品不合格
日前,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发布了2021年第44周通报,通报总数为19例。其中,中国产品被通报13例(不包括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通报),占本期欧盟通报总数的68%。
3、美国ITC发布对包括视频门铃的网络摄像机系统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1年11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特定包括视频门铃的网络摄像机系统及其组件(调查编码:337-TA-1242)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1年9月15日作出的初裁(No.16)进行复审后,因为本案涉及的专利无效(the invalidity of the asserted patents),终止本案调查。
(二)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
1、外媒:澳大利亚对中国食品出口被巴美赶超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网站11月7日报道,统计数据显示,在巴西和美国的肉类、糖和谷物对华出口激增后,澳大利亚在中国主要食品进口国排行榜上从第二位下滑至第四位。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7日在上海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食品的总额同比下降8.3%,降至71亿美元。2019年澳大利亚是中国食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报道称,这一降幅与同期美国和巴西对中国的肉类出口飙升形成鲜明对比。巴西目前成为排名第一的中国进口食品来源国,2020年中国从该国进口的食品总额增长约86%,达到91.4亿美元。美国对华食品出口几乎翻了一番,增至90.5亿美元。新西兰排名第三,对华食品出口额约为81.9亿美元。
2、黑五”备货吃紧?这些巨头或遭遇供应危机
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 据埃菲社马德里11月9日报道,致力于销售技术设备的企业或将以一种并不平衡的方式迎来“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促销活动:苹果、任天堂等科技产品企业面临着一个复杂化的销售季;微软好一点,仅会在某些情况下遇到困难;相比之下,还是三星和LG的前景比较乐观。报道称,由于半导体短缺、新冠疫情引起需求增加以及亚洲的运输问题,即将到来的销售季或将遭遇供应危机。苹果公司在公布业绩的同时发出警告称,供应不足可能会反映在未来的账目中。具体而言,苹果认为,这些困难将导致可供选择的产品减少,从而影响产品销售,甚至导致销售额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而这几个月恰逢“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活动。报道称,三星、LG、微软等公司以及西班牙分销商将严阵以待,以应对“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活动。这些企业对未来的预测可谓喜忧参半。微软表示正在努力“克服逆境,以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选择”。但是,该企业不排除某些产品缺少库存的可能性。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据德国《青年世界报》网站11月4日报道,全球食品价格明显超过过去十多年的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周四发布信息,该组织根据自己的信息及其食品价格指数确认了这一点。10月份全球物价较上月有所上涨,达到2011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平均133.2点)。该指数跟踪所选定的批发食品的月度变化。然而它并不一定能得出消费者是否必须花费更多或更少的结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谷物、植物油和乳制品的价格指数上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可支配性较低、价格定得较高或需求增加。相比之下,肉类的价格略有下降(-0.7%),原因包括中国购买的猪肉较少。对于食糖,价格指数值也有所下降(-1.8%),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减少。